校友活动 校友专访

杨光:心理咨询是两个生命的互动

发布日期:2021-08-17 14:03:23来源:校友专访



人物专访

# Exclusive interview

香港浸会大学2017级校友  杨光


    香港阳光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,知名心理咨询师,专职从事心理咨询、心理教育工作。作为心理专家,曾多次接受中央及深港两地媒体采访(专访)。


  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专业心理节目《阳光心灵》嘉宾主持(FM87.8FM104.9AM1215每日晚7-8点播出,香港之声同时在每日下午4-5点同步播出);深圳电台交通频率《一路阳光》版块主持人、《正东的情感客厅》特邀嘉宾主持人。曾多次作为特邀心理嘉宾于深圳电台先锋898《鹏程备忘录》、《新闻晚自习》及专业心理节目《心海夜航》与听众朋友畅谈心理话题,并在前不久作客深圳私家车广播942《家长会》与家长朋友畅聊教育话题。作为心理专家长期参与录制深圳都市频道《第一调解》,曾参与录制知名媒体人杨锦麟先生制作的《夜夜谈》节目,畅谈亲子教育话题。



#1

心理咨询师难道会“读心术”?

“你是心理咨询师?你会不会读心术?是不是能看穿人的秘密?”


2008年,刚入行的时候,杨光没少被身边人问这样的问题,通常,对方的眼睛瞪大,投来好奇的目光。“当时,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在国内可以说刚刚起步,人们还觉得很新奇。到了现在,我再说自己是心理咨询师的时候,大家就没有太强烈的反应。”杨光老师回忆说。

香港浸会大学2017级校友杨光是一家心理咨询中心的创始人。十几年来的心理咨询之路,让她积累了经验和人气,也在业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。大学学习教育心理学专业的她,毕业后曾经从事培训类的工作。她在工作过程中发现,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对工作状态的影响非常大,“在职场中,如果一个人喜欢自己的工作,乐此不疲,他就会想很多办法去解决问题。但如果本人消极倦怠,找不到方向,再多技能培训也很难起到作用。所以说,心态非常重要。”杨光觉得,解决心理问题是解决很多问题的根本。


抱着这样的想法,她开始学习心理咨询课程,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。2009年,她开始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。


2009年,杨光想在深圳注册一家心理咨询公司,但由于当时的政策原因,公司名称中不能出现“心理”字样。于是,曾经在香港浸会大学求学的她,便去香港注册成立了香港阳光心理咨询中心,建立了自己的网站。


#2

你是我的第一个个案,我们试着一起来工作吧!

入行之初,收入并不理想。社会上许多人认为,“心情不好”的状况很常见,并没有什么大不了,只有精神出了问题才要去看心理医生。好在杨光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并不高,一心钻研自己热爱的领域。


杨光记得,她的第一个个案是一个做社工的年轻小伙,由于感情受挫,出现了一些情绪问题,干扰到了工作和生活。“你是我的第一个个案,我们试着一起来工作吧。”杨光坦诚地告诉对方。在经历了6次咨询之后,小伙子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异常,也认识到从小与父母亲子关系的一些深层次问题。后来经过调整,他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。


通过同行介绍,加上自己曾经在深圳的精神卫生中心等机构实习,杨光慢慢积累了一些客户。在深圳,杨光开设了自己的咨询室“阳光咖啡”。来访者可以在这里边喝咖啡边聊天。渐渐地,有人慕名而来。“我需要心理咨询。”有的人踏入咨询室,便迫切地表达来意。随着口碑的传播,杨光的事业越来越红火,也获得较为丰厚的物质回报。这些来访者多数有一定的经济基础,在遭遇一些生活变故或者出现一些心理困扰时,他们更倾向于主动寻求心理方面的帮助。

#3

心理咨询是“两个生命的互动”

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心理咨询,杨光也积极开展公益事业。自2009年以来,她先后接受了凤凰卫视、深圳电视台、北京电视台的采访,人民政协报、南方日报、广州日报、南方都市报、羊城晚报、深圳特区报、深圳晚报、深圳晶报、网易、搜狐、腾讯视频等主流媒体也都曾聚焦于她。

2010年10月10日,世界精神卫生日,杨光和团队推出了一条公益心理咨询热线。那一天,电话从早到晚没有断过,杨光一直守在电话机前,忙得不亦乐乎。这个举动,吸引了媒体记者的目光,香港凤凰卫视、深圳晚报等媒体纷纷前来。接受了采访的杨光也因此受到更多人的关注。


2009年至2011年,杨光在深圳市罗湖区慢性病防治院做志愿者支持其院、校共建心理健康项目,为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,坚持了3年。2011年2月,杨光积极介入“微博寻儿”事件,在著名的“打拐”新闻中,失踪三年的彭文乐被救回深圳后,杨光积极与其父彭高峰联络,提醒他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,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后续节目为此还专门采访了杨光。


杨光帮助过的人数不胜数。婚姻危机、家庭教育、工作压力,困扰着许多人,当人们说出自己的心声,梳理好情绪,重新鼓起对生活的勇气时,杨光非常欣慰。与来访者的互动总是让她感到快乐和感动。在她看来,心理咨询并不是“医生与病人”的关系,而是两个生命的互动,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互为镜子,双方在相互照镜子的过程中,彼此不断地反思、自省,共同成长。


助人自助,这是杨光非常认同的理想职业状态。多年的从业经历,让杨光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个案经验。但她坦诚地说:“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之初,我比较容易出现反移情,对单亲家庭的小孩,会产生怜悯之情;对经济不宽裕的来访者,会有免费咨询的冲动。”杨光说其实这都是有违心理咨询价值中立的原则,且会破坏平等的咨询关系。如今,经过数年历练和成长后的杨光,已经可以做到“淡定从容,波澜不惊”,能无条件接纳来访者,与来访者建立坚持原则的咨访关系,帮助来访者走出阴霾。


#4

人生就是自我修行,外修身内修心

在与杨光聊到爱情时,她说:“在所有的路上都可能遇到挫折,如果你被拒绝,不是因为你不够出色,不够优秀,而是因为上帝为你准备了更好的。”


杨光说她自己的成长过程也证明了“有时候我们最后的选择,是曾经不曾想到的。”熟悉她的人都知道,杨光读书时有着“校园诗人”、“写作天才”的美称,那时她的理想是成为一位像鲁迅那样的作家,以笔为刀,文字救人。“如今看来,做一个心理咨询师,关注人的心理健康才是我的使命,原来上帝早就为我安排好了。”杨光笑言。


事实证明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与杨光的特质最契合。真诚、善良,有亲和力,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,是杨光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天然优势。2011年8月,她在深圳某公司讲座结束后,一名女工从后面追上来问:“……你能帮我吗?”杨光轻拍她的肩膀说:“来找我吧!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”听到杨光同意给她一对一进行心理咨询,该女生泪如雨下,她仿佛要把积压多年的负面情绪都宣泄出来……杨光说她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。“我和来访者一样,都在路上。只是我更加相信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,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精彩,谁都有权利活在阳光下。”

杨光老师与香港浸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黄旭教授合影。

# 编者语 #

在电视镜头中,

她是一个温婉知性的心理专家。
在电台广播里,

她是一个让人心生温暖的嘉宾。
在学校课堂中,

她是一个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。
在心理咨询室,

她是一个令来访者如沐春风的咨询师。


她有着一个阳光而温暖的名字——杨光。

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继续教育中心校友专访栏目正式上线,旨在分享榜样的力量,助力校友成长。如你发现身边哪位校友的事迹值得赞扬和学习,

后台留言,马上安排!


Exclusive interview